「釘契」的物業經常以折讓形式出售,在拍賣行吸引不少人競投。究竟釘契對買賣物業及申請按揭有何影響?如何查到物業已被釘契?如何「解釘」?經絡按揭一次過為大家拆解。
甚麼是釘契?
釘契是指物業出現狀況,需要在土地註冊處進行紀錄,公眾查冊時,可以看到「釘契」相關事項。
物業為甚麼會被釘契?
物業被釘契通常基於以下4大原因:
1. 業主欠債:業主拖欠銀行按揭、財務公司、管理公司或其他私人債務而被債權人循法律途徑追討及凍結資產
2. 欠交款項:業主欠交管理費,或契反公契條款,被業主立案法團提出申索;或者拖欠差餉地租等
3. 僭建物:業主單位內有僭建物,違反《建築物條例》,屋宇署發出清拆令,要求業主清拆僭建物,有關清拆令便會在土地註冊處「註冊」。如果發現物業有僭建物,在查冊中通常會出現「BUILDING AUTHORITY UNDER S. 24(1) OF THE BUILDINGS ORDINANCE」,或者有關危險建築物「BUILDING AUTHORITY UNDER 26 OF THE BUILDINGS ORDINANCE」字眼
釘契物業可以買賣嗎?
釘契樓能否進行買賣,一般取決於釘契的原因及其嚴重性。常見原因多為僭建、金錢糾紛等問題。若因僭建而釘契,但不構成居住安全風險,只要準買家能夠評估並接受相關風險,例如清拆僭建物所需的資金等,或在諮詢相關法律意見後,仍有機會如常進行交易。此外,只要解決釘契問題並取得相關文件證明,即可委託熟悉物業交易的律師向土地註冊處登記「解釘」。
釘契物業值得買入嗎?
雖然購買釘契樓風險較大,但由於售價較市價有明顯折讓,仍吸引部分投資者入市,一些釘契樓會出現在銀主拍賣市場,並以低價出售。有意購買釘契樓,必須注意風險轉嫁問題。若物業尚未「解釘」,所有與該物業相關的問題,例如僭建、業權糾紛等,均會轉嫁給新買家。新買家需有心理準備,日後可能面對政府、財務機構或債權人的糾纏。
釘契物業可不可以成功申請按揭?
被釘契的物業能否申請按揭,主要視乎釘契的原因及嚴重性,而每間銀行的取態亦有不同,銀行在審批過程中很大機會要求委託測量師行入屋了解才進行批核。
釘契對物業有何影響?
被釘契的物業除了有機會影響日後成交,更可能導致下手買家要承受有關法律責任,銀行批核按揭的結果亦有機會受到影響。
如何「解釘」?
如果涉及釘契的問題已經解決,並且有書面文件證明,便可向土地註冊處申請「解釘」,建議委託熟悉物業買賣的律師處理。
如果我不想買入釘契的物業,如何避免買入釘契物業?
一般在買入單位前,地產代理會為準買家進行查冊,如果發現有被釘契,有責任向對方言明以及提出所涉及的風險,準買家亦可自行詢問業主及業主立案法團,如果有懷疑,應向專業人士查詢及尋求法律意見。
涉及釘契的物業處理較為複雜,如果申請按揭遇上任何難題,可向專業的按揭轉介公司求助,配對合適的銀行。